的讨伐王源的檄和李瑁的诏书,并有悬赏王源首级的公告以及号召军民投诚升官的公告。同样,在长安街头,成都来的诏书也贴的到处都是,双方的细作和探子都为这场舆论战贡献了最大的力量。
东南和西南以及荆湖等地,这样的诏书和公告也贴的满街都是。甚至于在一道墙,相隔数尺便是两份来自不同朝廷的公告打擂台。百姓们可以逐字逐句的相互映照着来读,甚是有趣。
在经历了几天时间的混乱和迷惑之后,很多百姓们做出了自己的立场的选择。大江南北,秦岭东西的大小城池的街道,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场景。两拨百姓在街相互指责谩骂,甚至于相互斗殴打架,便是为了为了各自的立场而起了争执。
支持王源的一方明显占据多数。这不仅是因为王源在大唐的名望高于李瑁,也是成都朝廷的昭告更加的有证据。譬如那封和回纥人签订的以城池土地换取兵马的协议的誊印副本,面还有李瑁和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的亲笔签名,这显然更有说服力。而且从功绩而言,王源和玄宗的组合明显要强过李瑁和李光弼的组合。王源是大唐百战百胜的名帅,对南诏、吐蕃、回纥、安禄山的四次征战,都是对外,而非对内。早已名满天下,成为天下人心目的大英雄。而李瑁的形象本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