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会气的吐血,气的发疯。何况是陛下。
正当各地兵马云集京城,即将展开对王源的围剿之时,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既大伤士气,又大失颜面,这也难怪陛下会骂人。况且,明白人都清楚,王源劫走太皇的举动肯定是有着干系重大的目的。当初可是王源将太皇送回长安的,据说当时太皇并不愿回长安。但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王源又甘冒大险将太皇劫走,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这个王源是不是傻?陛下的大发雷霆是否又跟着背后的隐情有所相关?这些事如雾里看花一般教人看不透,摸不清。
李瑁大大的发泄了一番后,终于静了下来,颓然坐在了宝座闭目不语。此时,臣子们才敢进言劝解,一个个七嘴八舌的宽慰李瑁,说什么严查金州兵马之责,说什么百余人如何突破数万人的军阵,必是军有人故意放行云云。
李瑁越听越是来气,从宝座蹦起来,挥着手叫群臣滚蛋,他不想再听这些废话。他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这些事,而是父皇被王源救到成都之后的应对。很显然,自己在骊山宫所做的一切将无法保密。王源救走父皇之后,这些事很快便要发酵。李瑁需要一个积极应对之法。
百官们退去之后,李光弼和郑秋山留了下来,他们两人现在是李瑁最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