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的发酵。除非李林甫并不打算再未扳倒太子之前便将李适之扳倒,否则李适之裴宽受牵连几乎是一定的。
问题的难点在于,如果李林甫在杜有邻一案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选择不去扳倒李适之,而将李邕一案大事化小的话,那么王源所处的位置便尴尬了。
审案时王源知道李邕的案子牵扯到李适之裴宽等人,李邕招供时他就在当场。如果王源保持沉默的话便等于变相保护了李适之和裴宽。这样一来杨钊欲借此谋求右相的企图便打了水漂,白白的在派王源任查案副使的事情上跟李林甫翻了脸。
王源若是不想保持沉默的话,李适之和裴宽两人便将要遭到牵连,倒台是一定的。但这对王源来说有些违背内心,毕竟这两人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和自己之间虽有恩怨,但起码李适之在无意之间给了自己机会;而且李适之虽然漠视王源的生死,但起码他并没有对王源进行主动的迫害。
这件事确实处于两难的境地。即使王源无数次的说服自己,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李适之和裴宽倒台协助杨钊夺取右相的位置是最佳选择。但如果这个选择真正到了面前的时候,王源还是犯了一般人都会犯下的错误。
公孙兰给出的建议是,先不要急于表态,看事态的发展。李林甫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