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李邕的书法,特别是名士圈子里对他不严谨的写字风格甚是有些诟病。而且就算喜欢李邕的字的人,收藏一副也就够了,也不可能三五十副的往家里买。
所以,李邕的财务问题成了最困扰他的问题。偏偏李邕不肯承认自己没钱,与人交往宴饮时所有的费用大包大揽,为了维持形像依然故我,导致他的钱根本就不够用,经常陷入尴尬的境地之中。
别人若是遇到这样的事情自然是要反思一下紧缩支出,可李邕不会这么做,他选择的是另外一种铤而走险的办法,那便是挪用公钱。太守衙门每月有大笔的钱款入库或者流动,除了根本不能挪动的钱款之外,其余归太守调配的一些钱款便成了李邕救急之时的救命稻草。
李邕倒不是将这些钱踹进自己的口袋里,那样做就是贪污公款了,李邕还不屑于这么下作。他只是挪用公钱,之后再补上,下月补上月,东墙补西墙,这样一来就像是借钱一样,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李邕自己心理上也觉得有些安慰,总认为自己没有越过底线,不过是借用罢了。
然而,挪用公钱却是唐律中的一条大罪,李邕认为不是,但这不已李邕的意志为转移。李邕若知道有人早早的盯上他这一点的话,他应该会后悔自己在财务上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