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新节目立刻带走了注意力。
那些懂行的电视台大佬们,逐渐翘起二郎腿交头接耳,有些还回头给后面坐开的编导组竖大拇指。
这里面有很多显功底的细节。
万长生只是提出自己的要求,要这两个节目看起来紧凑些,那一段放松缓慢点,具体怎么做,用什么节目来衔接,那都是编导组的努力。
也不是这些青年编导之前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他们的领导没有这样要求过他们,或者说老一代的成名导演,未见得会用这种调色画画的轻重缓急来要求他们。
关键是还给了这些编导极大的创作自由。
其实能被大家选中的七八十个备选节目里面,十多个编导,两人负责“一天”,那就要相互抢节目啊!
那些优质又能出效果的节目,自然被各组疯抢。
万长生就负责调配,这一天的情绪应该是怎样,那段节目灯光是不是合适,每天都有固定的色彩嘛。
于是在这种大方向确定的局面下,编导的工作就好像填空那么精准,把所有才华和专注都放到节目效果、舞台感受上来。
这就跟之前任何一届春晚的创作方式不一样了。
恰恰就是老雷强调过的那种舞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