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也一直都是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人格才撑起了中国文化的风骨。
这才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
哪里是喝几杯下午茶,装点绅士风度的洋鬼子能比的。
万长生随手借用荀彧的典故,也是表达自己的态度,斗争不一定非得明火执仗的打得头破血流。
这也是他的一贯人生哲学,迂回可能更容易解决问题。
跟何况现目前的世道,又不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这就更应该是个如同下围棋般的大局面,不纠缠在一城一池的得失上。
苏沐楠不知道有没有完全理解到万长生的意思,起码这种打哑谜的方式是完全匹配了。
她还认真的把那张纸拿过去,读了两遍:“你的小楷确实带点隶书的影子,不标准。”
万长生也回以认真的态度:“几百年前的老祖宗们,写书法的时候有分各种字体吗?未见得吧,太过拘泥于形式,那我们就只有遵循前人的脚印,不能与时俱进的改变,我是在西南一方的小地方长大,也许是托了免遭战火荼毒的福,千百年来每逢战乱就有文人雅士朝着蜀川逃难,所以日积月累这里也能汲取到各种特点,无论书法还是篆刻,我想能博采众长,可能比因循守旧要好些,当然,您的看法肯定有您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