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伢子,你快上中学了吧,能跟得上么?”
在回家的路上,秦寿询问着自己弟弟的学业。
秦家村是没有学校的,或者说,周边的几个村就只有一个学校,校址在隔壁村。说是学校,其实更像是一个私塾,因为学校总共就只有一个班级,老师也只有两三个。他们只负责教授小学的课程。附近村庄的很多小孩子在念了几年书,学了一些字之后,便不会再继续读书,而是选择回家务农,帮助家里干活。而想要继续读书,就得去百里之外的县城。
当年的秦寿就是在隔壁村念完了小学,然后去县城读的初中和高中。整个秦家村同龄孩子中,也只有他一个人选择了继续学业,每天三四点就要起床,步行一百多里去中学。白天就在学校不回来,而一放学又得再次走一百多里回家。
偏远农村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真的很难,那段日子是秦寿最为难熬的时期,往来两百多里,白天只能啃馒头就冷水,有时候则是娘亲给他包的饭团,不过依然是冰冷的。所庆幸的是,不管多么困苦,秦寿总算是熬了过来。他念完了所有的课程,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秦家村有史以来第一个拷上大学的人,并且还走出了国门。远赴重洋。
秦寿清楚的记得,在他即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