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羽、变宫六音,不过遗憾的是缺了一枚商音。经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碗窑乡实地勘察,推断出这套编钟出土于一座贵族的墓葬。
从外观看,这六枚编钟钟体为合瓦形,(就是江浙地区的瓦片形)上窄下宽,甬作上小下大的柱状,钲部两边饰圆枚共36个,正面其钲、篆、鼓三部分及舞面饰勾连云雷纹。甬和舞部有明显的铸痕,应该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双面合模技术合铸而成。
据省内文物专家说,这六枚青铜编钟文化价值很高,编钟历经3000多个春秋的洗礼,如今尚仍保留如此清脆乐耳的音调,实属来之不易。乐器专家对它赞不绝口,对古代人民的智慧惊叹,因为每一枚青铜编钟钲部上饰的36枚乳钉都经过严格的计算,乳钉的数量、长短、形状任何地方改动都将直接影响编钟音调的准确度,还有钟体大小、钟壁厚薄的确定,铜、锡、铝合金的比重,因此说铸造这组编钟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通常为皇室所有,它用当时名贵的金属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由宫廷乐师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就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乐谱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