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笔钱都用在电影上,在那个年代还算精良制作。
可在拍摄过程,那位导演希望电影中出现带有眼睛一样树疤的白桦树,其实这种完全可以由美工组加工,可是导演却说要“艺术效果”一定要实景,于他请了自己的人,飞到全国各地去找这颗白桦树。
当然最后是找到了,为这颗白桦树,花费的资金是11万。
其实是什么情况呢?这位导演早就在开拍之前就在某地旅游时候看到过类似的树,接到电影之后,才提出这种要求,他根本就没请什么人去找,而是把这11万揣到兜里,晃荡了几天然后才说自己找到了,最后这钱顺理成章的到了他的口袋里。
这种“黑预算”的例子在的中国内地的电影电视圈比比皆是,绝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制作人,导演,统筹蛇鼠一窝,甚至包括演员经纪公司的参与。
300万投资的电影,最终能有200万能用在电影拍摄上已经是奇迹了,整个剧组人人不是想着怎么让电影票房更好,而是想着怎么从这部电影制作中多黑点预算,这种电影拍出来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这种状况在90年代的几大国有制片厂则是最普遍的,因为这时期拍电影肯定没票房,这些搞电影的人就是靠这个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