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肯定不知道‘喜剧电影’的定义,虽然从艺术上当然无法界定,但是从商业上却是可以界定的,按照华纳公司对于‘喜剧电影’的界定,一部喜剧时间要在75到95分钟之内,在这个时间里要发生40-60件的‘事件波折’,每个‘事件波折’里必须包含1到2的笑点,也就是我们传统相声里说的抖包袱……
像是冯晓刚的《甲方乙方》,周星星的《唐伯虎点秋香》虽然题材截然不同,但是都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其他所谓的喜剧电影,根本就不合格……”
听到这番话,在座的人包括姜闻在内,本能地都想反驳这种看似荒谬数据论,可他们研究电影都是受到了苏联式分析方式,多半从艺术角度去研究的,更多关注的人物本身,对于这种事件统计并不详细。
周星星,冯晓刚票房好的电影里,是否有40到60‘事件波折’,每个事件里是不是都有笑点,他们都不太清楚,他们又怎么反驳?
一个个都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在脑海里回想着这那些国产的喜剧电影,试图找出一部票房好,并且不符合这个数据的例子,可在苦思冥想之后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所知票房好的喜剧电影,无论是香港,内地,还是美国的,似乎都满足这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