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全球本土化”?我倾向于前者。我们这个社会依然保有强烈的现代化冲动。音乐无法脱离其社会属性存在,你如何能要求奔波在钢筋森林、每日渴望除魅的人们,能够自发地《渔舟唱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民乐,如同使民乐诞生的相应社会生态,它们最多是一种象征“新鲜”的点缀,一种如同中医的“替代医学”,一种“替代品“。木已成舟了;因此新鲜过后,还要回到日常。”
苏虞兮当然支持程晓羽关于民乐需要革新的观点,说道“音乐很多元,不能被传统束缚和框死,例如我哥所做的很多音乐,既体现古典乐器音质独特之美,继承过去,又突出节奏性,非常符合现代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比如用钢琴加二胡来表达忧郁伤感的音乐就无可匹敌,这些尝试都是很容易被年轻人和西方人所接受的...........”
.............几个人又无比激烈的将讨论延伸到了古典与现代上面,都是专业人士,自然说的也十分的深刻。
郭亚完全没有想到不仅仅是程晓羽有见识,就连这个偶像明星妹妹说话都如此的高屋建瓴有理有据,直击民乐的软肋,土壤越来越稀薄,他沉声说道:“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学习民乐的出路要比学习西洋乐器的窄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