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凯义笑了笑,对裴砚晨的态度不以为意,说道“《昭君出塞》我已经酝酿多年了,只是《梁祝》先出罢了。况且学妹自己应该也清楚,从难度和乐曲的表现形式上,《梁祝》不过是套了西方协奏曲壳子的民乐,我无意评判程学弟作曲水平,毕竟他只有大一,还不是作曲的系的,能想出这样的创意,并可以把它从越剧改编提炼出来,已经殊为不易了。但是要知道德奥的和声与曲式是古典世界里的通行证,用古典写民族音乐,需要首先具备良好的古典基础。程学弟创作的《梁祝》古典功力不足,这点可以和俄罗斯比较,俄式古典跟我们华夏一样比较注重旋律性,而且俄国作曲家同时比较具备深厚的古典和声功底,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的旋律是俄国的,底子却是德奥的,所以能被古典界承认,这点很重要。因此《梁祝》想要获得国际上认可就很难了。但是我这部《昭君出塞》就不一样了,我完全沿袭了西方奏鸣曲的协奏逻辑,将西方交响体裁和奏鸣曲式思维与华夏音调相结合,而不是仅仅披着一个协奏曲的外壳实际上却是民乐。更为重要的是我的作品中,和声结构和炫技也会重点突出,这样更能体现华夏式音乐的色彩与功能的统一,我想它应该能弥补《梁祝》的不足,为华夏的小提琴音乐创作在立丰碑。相信等《昭君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