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日后免受人欺侮。
这就是父母为她设计的人生之路。
而对待妹妹就不同了。
父母要在妹妹身上挽回她受到的损失,让妹妹做一个不仅能捕鱼、有武功,还要有文化知识的女性。
父母含辛茹苦,将妹妹惠仙、弟弟贤刚都送进学校读书。
杨惠仙10岁时入东岳宫小学读书。两年后,转入县立女子小学。由于她禀赋聪明,不满15岁,即以文才见称。1919年学校组织春游,校长易瑜要她以《游西竺山》为题,赋诗一首,她略加思索,当即吟道:“春风拂拂拭芳菲,雨后青山滋翠微,百啭流莺如唤我,徘徊江畔乐忘归。”
这年秋天,杨惠仙因家里生计困难,辍学回家。
校长易瑜多次上门劝学,并同意免收她的学杂费,才使她读完小学。
1921年8月,杨惠仙考入享受公费的桃源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读书的5年期间,每学期考试,她都是全班第一,多次受到学校的奖励。同学们也喜欢她,选她任学生自治会负责人。
这时,她结识了刚从长沙转学而来的学生张维,是地下共产党员,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在张维的帮助下,她了许多进步书刊,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