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嫁小姐时带多少嫁妆,都是有个定数的。如果高于定数很多,说明那位小姐一定是家中父母的掌上明珠,婆家自然高看她两眼;反之,嫁妆太少,与新嫁娘的身份不符,就会被认为是对婆家的不尊重。
其实不论在律法上讲,还是民间的约定俗成,都对嫁为人妇的女子的嫁资十分保护,除非女子有大的过失,婆家才会没收嫁妆。通常情况下,女子的嫁妆一毛钱都不入婆家的公账,金银细软只需自己收妥,铺子田庄就让陪嫁或信得过的人代为经营,每年收取利项,存入钱庄。就算要拿出来给婆家的人花销,也是等她的子女长大后,留着贴补自己子女之用。
就何当归的郡主身份而言,一个嫡出的正统郡主,有六千两的嫁妆也堪称一绝了,而众所周知,何当归只是圣上在民间认的干孙女,发放的是四品庶出郡主的金宝金册,也没有强硬的后台支撑她。不提燕王妃为什么添给她如此大手笔的嫁妆,而何当归收下那些东西之后,其实没必要全带到孟家来,留在娘家保管,只挑一些日常用的送来就行。
现在,她却全数带到孟家了。假如说,对婆家的敬意和嫁妆成正比的话,那何当归这种一点不藏私的媳妇儿,哪个婆家不喜欢?更难得的是,何当归坐拥如此财富,却一点不骄矜,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