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捧着三份试卷上前,赶在顾景云面前跪下道:“请陛下选出头三名。”
皇帝也知道自己过于心急了,虽然心有些发虚,但面上依然理直气壮,先选了顾景云的试卷道:“头名当为顾景云,黄公骅为榜眼,徐九晏为探花。”
皇帝眼角的余光瞄了还在埋头苦干的考官们一眼,心里更虚,清咳一声道:“今日朕心甚慰,大家也一同来见识见识头三名的文章吧。”
皇帝将徐九晏的文章拿起来递给苏总管,点名道:“拿给徐侍郎,让他读一读,朕记得徐九晏是他侄儿吧?”
徐侍郎出列,与有荣焉的道:“回陛下,九晏正是臣之侄。”
他双手接过试卷,眼睛明亮的展开试卷,抑扬顿挫的诵读。
徐九晏少有才名,又师承严大儒,其文采自不必说,他的文章一出大殿内众考生便暗暗点头,倒不愧探花之名。
只是探花的文章便如此出色了,居于其上的榜眼和状元又该怎样出彩?
本来还因与头三名失之交臂的天之骄子们立即从失落中回过神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殿上的皇帝。
皇帝也不负他们所期待,念完了探花的文章,他就选出黄公骅的文章给彭丹,笑道:“黄榜眼的文章就由彭爱卿来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