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后,她便会被提拔为部门的负责人了。
在人才济济的电视台,以她的年龄和资历,这已经算是极快的提拔了。
当然,任何付出都不会白费。
就象夜萤曾经专注用心地做谁也不看好的农村报道系列,从中学到了许多农业生产知识,竟然在这个古代时空里,能自如地派上用场。
毕竟,电视台开辟收视率不高的“农村频道”,本身就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宣传需要。
否则,在这个真人秀、娱乐大咖横行赚钱的年代,电视台才不会在黄金时段开一档不讨好城市观众的农村频道。
如果当初夜萤和许多女记者一样,报着“领导是不是不待见我”的心态去做艰苦的农村报道,随便凑写题材应付台里,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还好,夜萤一直让自已用十一人的力气去做别人只肯花五分力气的工作。每一次到农村采访,她是会事先做足资料功课,到了现场深入调查,认真做好笔记。
以至于达到了采访每一样农事,她都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的程度。这样的用心,让她很容易和采访对象拉近距离,也把节目尽量做得出彩。
她的出色努力,虽然没能扭转“农村频道”的收视颓势,却因为工作认真,让台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