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到炕上后,夏天的眉头就隐隐皱着。她在深思熟虑来到1973年这个年代之后的生活。
嗯,穷就不必多了。七十年代初,大多数百姓家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不过还好生活在农村,父母哥哥都身体结实能干,在村里赚公分就算不错的劳动力啦。当然也不能刨除大伯是村里大队书记的原因。
所以老夏家在梨树村真算是上等人家。爷爷奶奶除了对中老年后才得女的姑格外偏宠些,对自家爹和大伯算是一视同仁。不过由于夏天大伯是大队书记,条件相对良好,两老选择去跟了大伯一起生活,宁可给大儿子增添负担都不来儿子家养老。不选择来儿子家的原因,恐怕是觉得那样会拖累夏爱国,真那样,夏爱国同志的衣服一定会多两个补丁。
夏天探求原主的记忆后发现,爷爷奶奶继姑外,又在下一辈中挑挑拣拣选中夏天格外偏爱。
别看老爷子没化,但人家自认为有实践经验。走出去谁不我夏木头、夏老汉老当益壮,老来有个嫡嫡亲的孝顺闺女。当然夏老汉夏木头同志选择性忘记了他闺女在娘家啥活干不利索时,背后也没少让人指指点点。
他只记得俺闺女嫁去了县城,会认字,长的是老夏家翻八辈儿都没有的好长相。而且婆家凡是有点不用计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