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所藏的所有关于书画类的鉴别知识,已经以往的经验,传授给了林逸。
林逸呢,更是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对这些知识全盘接收,并且依照自己这段时间参悟出来的一些观点,做了整理和比较,不用说,他这方面的水平立马就是一日千里,惊人地飞跃。
德叔教导林逸勤快,康叔也不示弱,俩老头这时也不管打赌没打赌,全都把林逸当成了宝贝,这样的天才徒弟得来不易啊,能好好地教导成才,那么未来自己也有面子。哪一天出人头地了,人家问他,你师承何人?林逸回答,我师承谁谁谁,那岂不是倍有面子。
人老了,尤其做这一行,不可能著书立说,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下去,也不可能在这一行开枝散叶,把自己的事业继承下去,能做的就是收个好徒弟,老实本分地把自己的名号打响打亮,这正是,不求现在多响亮,只求以后如雷鸣。
要说这林逸在鉴宝这方面还真努力,换成一般人,早吃不了这苦,他却是越学越开心,越学越来劲儿。不管是书画鉴宝还是金石鉴宝,都讲究一个“一看二摸三比较。”
林逸呢,刚好有这个条件,典当行宝贝无数,再加上香港那边的拍卖行,需要鉴定什么东西,索要图片,立马过来。
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