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传统的泼墨画作,这种画作对纸张的要求最高,要求宣纸能够做到“散墨”,“扩墨”,以及“层林尽染”的地步,只有这样才能在泼墨的一瞬间,就形成一偏偏“原生态”的抽象墨块,然后画家再根据这些抽象墨块,发挥想象,顺势作画。
另外,由于年代不同,书画纸张的色泽,柔韧度,以及伸展性也都不一样。具体来说,时间越长,纸张就越发黄,触手古朴,给人一种陈旧感。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造假者,就故意用一种化学“熏黄”的手法,把那些赝品字画熏成黄色纸张,一眼看去,好像时代很久远,可是有一点很容易看出来,那就是这种“熏黄”出来的作品,黄的太均匀了,以至于整体看起来就是一张“大黄纸”,看上去很不真实。
要知道,一幅字画之所以发黄,是和日照,水分有关的,不可能一幅画全都一个色儿,毕竟这玩意是卷起来,藏起来,甚至装在纸筒里的,所以古老的字画一般是边缘容易发黄,中央则保持原样,只要懂行,一眼就能看出来。
回过头来说,正是由于字画纸张的这么多特殊性,所以很多有名的鉴定大师,在鉴定字画的时候,第一眼看的并不是字画的内容,而是承载这些内容的纸张。
当然,林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