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旧书大亨 > 正文 第四十六章.线装书的前世今生
册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牛骨别子,讲究一点的还用象牙别子。线装书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印刷,能够别具一格地体现学术、艺术价值和书籍装帧的特色。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碎,很实用。
    鲁迅先生在著名的杂文《病后杂谈》中谈到,读“硬领皮靴”的洋装书,“就好像两只手捧着一块大砖头,不多工夫,就两臂酸麻,只好叹一口气,将它放下。所以我在叹气之后,就去寻找线装书。”线装书可以卷起来看,也便于携带。线装书大都是大字印刷,还常用“乌栏丝”相隔,也就是用墨色在纸上打直线,看起来方便,很受读书人喜爱。
    七十年代初,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毛太祖更是把一套线装书《楚辞集注》作为国礼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首相先生十分满意,如今那样一套线装书高达数万。巴金九旬大寿时,朋友们想送给老人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思来想去,有人出了主意,精制一批《随想录》线装本,得到老人赞赏,如今那套书也高达数千。
    收藏界有句话,叫做“百年无废纸”。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与郑振铎一起精印了一种《北平笺谱》。鲁迅当时幽默地说:“至三十世纪,必与唐版媲美矣。”其实,不到半个世纪,这部艺术品已是难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