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时光中稍作享乐,也并无不妥。
听街坊四邻口口相传的坊间流言道,颂梨园乃是陵阳某位家财万贯的归国乡绅富豪出资建成的,为的是纪念他年轻时在城内听过的那一支曲,台上那青衣美人竟令他魂牵梦绕四十年。
也有人因这座遗世独立又热闹非凡的戏园忆起三十年前陵阳戏曲热极一时的空前盛况。年老些的本地居民散步路过斜阳胡同,便会下意识地驻足停步,侧耳仔细倾听,心道胡同深处的那户人家是善于唱戏的。等到许久后都听不见那些痴痴缠缠、婉转动听的唱腔时,才被物是人非的景致唤回神志,摇头叹息着韶华易逝,流年似水。
过去的终将成为写在纸上泛黄的字迹,再无法回头。
颂梨园不合外来潮流,门廊台阶尽是雕花镂空的传统木制式样,建的雅致大气,大门高立,匾额上以金漆楷体书写“颂梨园”三个大字。由门楼进入,大约走十米左右,眼前便豁然开朗,一面搭着戏台子,其它三面尽是茶座构成的看客座位,三面廊座,中央池座。连遍地都是的廊座都是精巧的红木制件,无处不用心装饰。在四角楼梯上来往的人大多衣着简朴,而能坐到前方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
眼下台上正在唱一出长亭送别,唱戏的花旦姿态优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