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散会之后,杨天赐父子请韩臻和乔蕴小酌,杨恺真诚地举起酒杯:“没有韩老师和乔老师雪中送炭,就不会有《不要说话》的今天,是你们成全了我们。这杯酒我敬你们。”
    韩臻说:“应该说要感谢你们,给了我们参与这么好的作品机会。希望以后遇到合适的本子,还能想着我们。”
    乔蕴也笑嘻嘻地说:“杨导,以后成了大导,可别忘了我们啊。”
    “忘不了,只要角色合适,肯定跟你们联系。”杨恺说。
    韩臻又给杨天赐敬酒:“杨老师,以后还有合适的项目,也请记得告诉我,我还想再搭一回顺风车。”
    杨天赐非常爽快地答应:“没问题。”
    其实韩臻只是随口提一句,其实也没真抱多大希望,以他们父子现在的身家和名气,投资商那是上赶着要给他们送钱。
    没想到酒过三巡之后,杨天赐认真说了起来:“其实我们最近还真在筹备一个项目,大概要到明年才能上了。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韩臻一听,打起精神:“杨老师说说是什么项目。”
    “我正在写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剧本,题材很常见,但问题很沉重,对票房我真不太乐观。”杨天赐叹息说。
    电影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