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上面这么多坟,新坟还好说,很多老坟是哪家的祖先一向纠缠不清,不搞清楚也没法子迁坟。到时候我说这坟姓张你说这坟姓李,岂不是要打一架争祖先?
再接下来的流言可就坑了,说是这一次迁坟的补偿费很高,越老的坟越高,新坟五千一个,二十年以上的老坟一万一个,每多一年多五百。解放后丧葬改革前的三万一个,解放前的五万,要是超过一百年的话,那就十万一个。前清的那就算是古董,要给二十万才行。至于明朝的,那就更多了,从一百万起记。
其实松山清朝的时候还是大户人家的避暑胜地,根本没有什么坟在,明朝就更不用说了。但也不妨碍大家一看这数字立即冒出‘迁坟致富’的念头来。要说省城这儿,拆迁致富的不少,迁坟致富听起来也很有诱惑力。
顿时就来了一大拨孝子贤孙,个个忙着认祖归宗,穿着孝服拿着纸钱冲上山占坟。开始的时候还是自己认自己的,到后来很多几十年没人管的老坟都被圈占了。更有人见到一个隆起来的小土包,也不管有没有墓碑,先圈起来再说,反正墓碑什么的也不贵,花几十块钱凿一块就行。
于是山下立即出现了墓葬服务一条龙产业,卖纸钱香烛的,凿墓碑的,砌坟的,看风水的,写祭文的,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