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高后,铺成平地,上铺青石板用于晾晒粮食,称为晒坝;晒坝往后又用青条石垒高后,铺成平地作为后排房屋的地基,后排房屋却多是木墙高顶大瓦房。
李家大院里所有房屋都是连在一起的,相邻人家的墙壁是共用的,连晒坝也是共用的。每户人家正门前均有是用青条石铺成的石阶,前排与后排每户人家之间也用靑条石连接,
云舒他们经过四五户人家才到外婆家的房子,原来外婆家的房子是整个李家大院最好的一家,位于后排正中位置:平整的青石板地面,双人合抱的梁柱、半米的门槛、三米的大门,高大敞亮的堂屋,四间厢房、两间阁楼、一间厨房,而牲畜房和杂物房却是在下排房屋边上重新盖的三间屋子里。
外婆家只有一个男丁李富贵,看他那样子不像是饱学之士,按理说这李家大院最好的房子不该他住才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云舒的外公。
据说云舒外公是李家百年来第一个秀才,在城里或许没什么,可在这穷乡僻壤却是件了不得的事儿。且外公能言善辩,是个极会交际的人,虽只有秀才功名,却极受重视,还做过县令大人的门客,地位自然就高了。
当时外公的几个妹妹都托外公之福嫁进城里,不是县城而是省府哦!虽不是大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