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王桥就道:“王镇,当真要修路,镇里是不是有新政策?”
王桥道:“新政策没有,但是有老政策。我以前在政府办公室工作时就知道,每年市里都要给各县下任务,去年的任务是六十公里。能列入乡村道路硬化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上级部门每公里补助十万元。乡村道路硬化建设项目的其余缺口资金由当地群众自筹解决。”
江老坎道:“每公里十万,这条路也就是三四公里。有几十万,也解决了大问题。就是这个桥不好解决,还得集资。”
王桥道:“老办法,还是搞三点式,镇里补助一些,县里有一些。村里筹资一些。每家出点劳动力,也可以节约钱。”
谈起筹资和出劳动力,就点到了三社问题的核心。如果三社都不通公路,大家也就没有怨言,要人出人,要钱出钱。现在的情况是三社有一半通了公路,另一半没有通。通了公路的显然不愿意出钱出力。但是,未通公路的社员就要提出来相反意见,以前在三社通公路地方修水渠等公益设施,都是全社出钱出力,为什么这次就有些人不出钱?
大家讨论了一会。都觉得无法解开这个疙瘩。
江老坎碰过好几次灰,对此事也不积极,道:“现在农业税、提留统筹本来收起来就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