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但是主线不明,副主题没有处理好。”
“《守望回归》的主题表达倒是清晰,但是细节的表现手法上,比不上同批的很多作品,导演缺乏观察和解构能力。”
“相比这几个,这个《日出的琴声》嘛……立意方面来说并不算特别出众。同类的作品还有《旗袍》,都是文化类,入围一部就够了。”一个专家很自然地说道。
如果这两部纪录片都进决赛,评选起来就会很麻烦。
这种不动声色的定调和打压,很快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我觉得有亮点。从文化意义上说,传承和民族的一直是我们的文化之痛,这个纪录片里面,对于当下很多西化年轻人的价值观的迷茫,提出了中立性批判。从社会意义上说,民间老艺人的艰难生活,支撑他们坚持的信仰,和那些衣食无忧却迷茫的年轻人相比,发人深思也很让人感动。”
“可我觉得有点无病□□了,你们看创作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0岁,能懂什么现实意义?能懂什么人性悲欢?不过是取巧罢了。”有的人难掩对它的不屑。
宋老爷子眉毛一挑,一个作品而已,今天上会的17个纪录片,为什么大家偏偏对《琴声》这个,争议最大?
要说没有来自幕后的力量,他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