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考生自己读书刻苦,有悟性、有见识。二来,银钱还得供得上。
五郎和小七正经的进私塾念书,还不到两年,五郎才参加了一次县试。而且这兄弟两个都懂事。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钱。鲁先生不要束脩,只在连蔓儿家吃住。尽管如此,这银钱也是哗哗地往外花。
经历了这些,连蔓儿才算深刻地了解了。为了供连守仁和连继祖父子俩念书,连老爷子的日子是怎么穷下来的。
看来她前世看戏,那戏文里说进京赶考没有盘缠。要各种挪借盘费还真不是编撰。就比如这次,五郎回来,说起县试的见闻,就说到有许多考生是卖田地、当当、借钱才凑够的盘费。
别说穷人家,就是一般的富户,要供出一个秀才、举人来,也是很艰难的。
不过。一般的情况,能供出来,收益也很大。先不说举人,就说秀才。
秀才中岁考优等的成为廪生,每月都有廪米拿。而做了秀才。可以一边继续念书一边教授学生,赚取束脩。若是被大户人家请去,不仅又束脩,连吃穿住也会包下来。俭省些,养活一家人都不成问题。
就比如说连守仁做秀才那些年,他那一家子在镇上,日子过的是相当的滋润,不仅私下买了房宅,还积攒了许多的私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