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举荐信,让他带给了我。”
葛明归降之后,于允文就开始思考,赵伯圭入殿面圣时,怎么说话对自己最有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有机会就要报一报。
但慕容谨告诉过他,不让他对外提到自己。
茶楼对他有收留之恩,被打得屁股开花,眼看着前途昏暗,宫老板还着人把他抬到了茶楼,一日三餐有人端饭给他。
把这个功劳他吧。
于允文不会知道,赵伯圭也不知道,宫七是皇帝的亲儿子。
皇帝听了赵伯圭所述,更高兴了。
儿子在民间长的多好,关心江山社稷,而又温和良善,乐于助人。于是朗声说:“朕准备用于允文此次的功劳,给他换一个进殿的机会。众卿家可有意见?”
皇帝征求意见的话,那都是客气话,哪个没脑子的会有反对?
不过,还真有人站出来说话了。
秦太师说:“陛下惜才爱才之心,乃是臣等楷模,是臣民之福。有才子愿意为国出力,乃陛下之福。臣赞同陛下提议。”
这个马屁精,无论皇帝在朝堂上说啥,他都会附合。
众臣纷纷表示赞同。
“传诏于允文上殿。”皇帝稍顿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