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舸说罢,从腰间抽出一双短锏,冲薛承做了个请的手势,便一夹马腹,率先越众而出。
薛承也不甘示弱,反手抽出背后背着的长枪。
这杆长枪,是之前在都重庆府有一位老先生献给薛承的。
虽然是老物件儿,但是当年做的时候料好,手艺好,加上老先生这么多年保养得好,这杆长枪非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黯淡下去,反倒越来越焕发出光彩。
枪长近一丈,笔管条直,粗如鹅卵,表面早已被用出包浆,上手顺而不滑。
这枪分量远比一般长枪要重,没有点儿力气耍都耍不起来,更不要说是对敌了。
俗话说得好,一分长一分利,一分短一分险。
如今场中二人,一人使长枪,一人使短锏,看起来对薛承还是颇为有利的。
但是扈舸一身蛮力,一双短锏更是使得出神入化,绝对不容小觑。
薛承虽然也从小习枪,跟扈舸比起来到底还是年轻了些,尚未到体力和经验达到完美结合的巅峰时期。
扈舸催马上前,一双短锏闪着寒光直取薛承要害。
薛承向后撤退,手中长枪灵活地一挑,立刻化解了扈舸试探性的攻势。
他这一枪挑的角度十分刁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