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镜,然后趁着过年打烊的机会,偷偷摸摸把合作店铺装好满墙的镜子,等年后恢复开张,一定能赚个满堂彩。
玻璃镜子的消息就这么在口口相传中传播得满京城皆知,商人们蜂拥到工场想看看实物,白蔻还真在办公区弄了一个展示室,以木架为框,将原本是废品的平板玻璃嵌入其中,搭了个玻璃盒子摆在室内最中心的位置,然后四面镜子背背相靠放在盒子里,来参观的客人无论站在哪一面都能从镜子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脸。
看过实物的商人们紧接着就要询价,白蔻吩咐管事们全部回绝,统一口径都是目前废品率居高不下,所以欢迎参观,但不谈生意。
客商们一听有废品率的问题,马上纷纷表示理解,参观完毕后留下自己的名帖,等待将来的合作机会。
这些人看过实物后,回到家里自然要与亲朋好友们分享所见所闻,就连不识字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喜乐坊的大工场明年可能又要出新东西了,那位白蔻白大掌柜可真能做生意。
工场只做透明琉璃,并且特意把这一品类的琉璃更名为玻璃,除此之外他们并不抢其他琉璃商人的生意,最多偶尔接几个特殊定单,做一做带颜色的药瓶子,所以与同行没有竞争关系,但现在他们做镜子了,这让以打磨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