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的话来说,很多国际电影节上面,不止有电影销售经纪人,还有“红毯推手”这种特殊的存在。
红毯推手们不仅仅为明星谋求走上电影节红毯的机会,对明星进行包装,花高价参加红毯秀。
甚至戛纳还有一些公司或者机构也陆续推出类似服务,连普通民众都可以花钱买到走红毯的机会。
这种“高大上”的服务也是令墨菲咋舌,就是不知明星能否享受折扣;不然花那么多钱,只为去戛纳找摄影师拍个照,在相应媒体上报道一下,也真浪费,不如直接花钱买篇专访,还少了旅途的奔波劳累。
他这个大半个身体都藏在幕后的导演,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演员明星们的想法。
跟艾瑞卡斯坦伯格聊了这么多,其实对墨菲最为有用的信息,还是那一点——戛纳好重口!
一部影片口味越重,往往越能在戛纳电影节上面引发关注,勾起媒体、观众以及国际看片商们的争论,而争论对一部电所能带来的商业性收益大多超过损害。
后面的剪辑中,墨菲也适当放开了戛纳展映版的尺度,影片拍摄的所有大尺度镜头,只要不跟整体情节冲突的,都被他采用合适的方式,剪辑进了这个版本当中。
在那点不多的特效制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