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春天,皇太子行文各部、各行省,隆重表彰原明水县令陶铭,把他在明水的各项善举一一列出,“……盖朝之宝臣,而亦后来学士大夫出外之榜样也”。皇帝对他的做法很赞许,“若全国一千五百名县令都像陶铭那样,定会气象一新。”其实并不奢望每个县令都能和陶铭相媲美,若能学到他的十之一二,百姓也就得了实惠。
“小十怎么想到这主意的?”皇帝很感兴趣的问道。
县令这个官职,有好有坏。若是江南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做县令是个肥差,赋税易收,百姓好管,他自己方便中饱私囊。若是偏僻穷困之地,县令是苦差,上司交代下来的各项事务都完不成,百姓爱械斗,不服管教,上面压,下面闹,难着呢。皇太子把陶铭在明水的各项作为细细列出、推广,对改善吏治当然是有用的。
“从我儿子们身上想到的。”皇太子微笑,“小平平有时淘气不听话,可是,他看到小正正做什么,会跟着学。我和小师妹便让小正正做弟弟的榜样。”
“有些事小平平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教他也未必肯听。可是哥哥做了,他便会跟着做。县令们也是这样,有些事他们是不肯做,有些他们是不会做,我树个榜样出来,不管他们不肯还是不会,都会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