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两银子,这对于农家来说,真的是不少了,谢老头也是有些年法,就想着自己家里有财了,自然是要有个人顶门才行,当时就送了头一个儿子去读书,这一读就是三十年,也就得了一个秀才功名。
可是这儿子心性不太好,从开始读书之后,就从来没有帮着家里做过事情,最开始一年五两,后来就随着进学的地方更高级价格自然更高,再加上纸笔墨书,这一年下来没有二十两银子下不来,后来慢慢的更是多了起来。
刚开始在村子里上学时,都是用的黄纸,当时年纪小,大家都是一样的,还有些人根本就用不上黄纸,也没有闹出什么来,后来进了镇子上去上学,这可了不得看到好些同学都用的宣纸,再不肯用黄纸了,时不时还要些银子说是要和同窗聚会之类的,这一年下来没有五十两是下不来的,银子一年比一年花得多,可是到了十五岁连个童生都没有考回来,家里的银子已经花了不下两千两。
也因为这花钱如流水,原来送去村子里读书的三个儿子,也在认识字后就回了家开始帮着家里做事,而没有继续读书。
好在下面两个儿子为人老实,也非常孝顺,也没有觉得爹娘这样按排有什么问题,家里家外的做起事来也是很顺。
可儿子一天天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