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天益集团近期在内地的收购行为,”宋鸿军在电话说道,“十亿债券融资里,金石旗下的融信银行提供三成,与持股比例相当,表面上是没有什么瑕疵……”
“……哎,”沈淮轻轻一叹,说道,“也只能说是表面上没有瑕疵而已。”
天益集团在国资集团金石注资前,只是普通的私人公司。
表面上看去,金石对天益注资,以三千万注资获得30%的持股,股权价格也公道;之后按照持股比例提供相应的债券融资,也符合当前的程序。
而实际上,国资集团金石的注资以及参与债券融资行为,给天益提供了额外的商誉背书。
不然一家旗下没有什么实业跟可预见盈利模式、有形无形资产撑起来不过五三千万、账目不清的壳公司,从哪里能获得高达数亿元的债券融资?
国资集团金石的参股,不仅让天益集团轻易获得十亿的债券融资,还使其进一步能举着国资参股的这面大旗,为在内地大肆的收购行动扫清政策上的障碍……
国资集团金石表面上看也是获益的,天益集团通过大规模的收购急剧膨胀,金石持有30%的股权自然也能快速增值,但是,天益集团真正的幕后控制者,他们为天益其他70%的股权有付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