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抵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清军能不惜担负天怒人怨的威胁,在扬州大开杀戒呢?”我说。
“关于扬州十日的原因后世的史学家也有过研究。”沈不悔对这方面最为熟悉,她对我们说。“满清入关之初,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矛盾、取消苛捐杂税的措施,使沿途百姓多未进行抵抗,像扬州十日这样的事绝无仅有,至于原因至今也众说纷纭。”
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前明降臣孙之獬因自己受到同僚排挤,向多尔衮建议重新采取剃发易服之策,多尔衮认为此时已占领北京,大势已定,便采纳了这个建议。
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强令汉人剃发易服,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满清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满洲之制,而此时恰逢兵临扬州,扬州人在史可法领导下对清朝的攻击下的顽强抵抗,惹恼了统帅多铎亲王。”叶知秋在旁边补充。“很多人史学家认为,清军在扬州屠城有威慑之意。”
“易服令虽然只是对着装要求和限制,但在统治层面上,这是满清要求汉人无条件的臣服,用这样的方法来试探汉人反抗的决心到底有多大,刚好扬州有战事,算是杀一儆百威慑中原所有汉人。”沈不悔点点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