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到底是什么?”田鸡追问。
沈不悔巨细无遗告诉我们,崇祯十七年五月,南明诸臣在南京拥立福王为帝,建立了南明宏光政权,这个政权班底是由各种势力拼凑而成,马士英把持朝政,压制东林党。
同时,面临着清军与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张献忠大西农民军的威胁,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的战略意图是在加强防御的基础上向北进击,以图中原。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奏设四镇,每镇额兵三万,东平伯刘泽清驻于淮北,兴平伯高杰驻于泗水,广昌伯刘良佐驻于临淮,靖南侯黄得功驻于庐州,史可法督师屯驻扬州,居中调遣,此外宁南侯左良玉率军十多万驻防武昌。
“当时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徐州等地,并乘势下淮安,夺泗州渡淮河,挥军向扬州进犯。”沈不悔神情凝重,话语中透着几分愤恨和遗憾。“若是当时南明上下一心,虽不敢说驱逐清兵,但至少也不会酿出扬州后来惨绝人寰的悲剧。”
“大敌当前,不更应该同仇敌忾?”田鸡问。
“当时南明四镇拥兵自重,互相矛盾,皆欲抢占繁富的扬州,在清军渡淮前,四镇间已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高杰与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