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汉朝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些装饰,有些砚台生产者想到了可以在上面做出一些雕刻,还能够加上石盖,下面甚至可以带上足。
而砚台的基础形状发生改变还是到了魏晋以及隋朝时期才开始的,当时是出现了圆形的瓷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在下方设置三足鼎立,不过后来又慢慢变为了多足来稳住砚台。
随后的箕形砚台则是出现在唐朝时期,更是当时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因为其形状看起来就像是簸箕一样,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称呼,他的砚底是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着的。
再后来到了宋朝时,砚台的造型变化越来越繁多。砚台制作的材料同样运用广泛,其中最出名的就当属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省卓尼的洮河砚,以及山西绛县的澄泥砚。这四方砚台被称之为“四大名砚”。
而王哲看中的这一款就是非常尊贵极尽奢华的御用之物。这个砚台长度有十二厘米,大致形态是长方形的,但是有着比较多的变化。
这一方砚台是仿古青铜器之色,给人一种古旧斑驳的感觉。整个砚面四周比较深洼,成石渠为墨池,砚面非常平滑,宝光内蕴,渠周缘浅雕勾云纹,虽然已经有些被水月腐蚀掉,但仍旧能够看出来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