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或者吃热汤面。家堂在家里,生米不下锅,是不能做稀饭和煮粥的。
因此,从家堂三十早起请来,到初二早晨送走,都是吃面食。
年下又是吃饺子的日子,于是,一般人家就跟饺子“摽”上了:
在三十下午包夜里十二点上供和初一早晨(这时期有的人五更里吃饺子,有的不吃,拜完了年回来后再吃,所以说早晨)的饺子、初一下午包初二早起送家堂的饺子时,多弄点儿馅儿,把晚上的饺子也就包出来了。
这样一来,三十晚上、初一五更、初一晚上、初二早晨。一个年节要连着吃四顿饺子,有的都把人们吃腻了。但民俗是这样,又不能更改。
杨老太太是自己在家里吃的中午饭。郝兰欣让她过去一块儿吃,说什么也不。说:“大年下的。我在这里已经是越礼了。你们一大家子人,又有家堂在,我一个外人去不合适。再说了,我在这边还能陪陪老头子。”
杨老太太也和在家里一样,在她屋里的东北角上摆了一张供桌,墙上贴上“宗亲三代”神位。天刚麻麻亮,就到十字路口请了家堂。
回来后,放鞭炮、焚香、点蜡烛、上供、发钱粮,一样也不少。
午饭也是吃的肉菜。一个人,郝兰欣没有让她放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