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一个花瓶。
为此,雨果重新对女主角进行了设定,他想过“当哈利遇上莎莉”那种朋友变恋人的类型,也思考过“西雅图夜未眠”那种书信传情的类型但后来发现这些都是爱情故事的套路,他的确希望写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不是因为爱情能够让人改变,而是因为那种真挚的情感可以一点一点把人拉近,不见得是爱情,也许是友情或者亲情。
更换了六个版本的女主角之后,雨果觉得自己陷入了死胡同,剧本空有一个生动鲜活的男主角,却根本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幸运的是,雨果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控制力,能够把现实和表演区分开来,而他对艾德这个角色的理解和控制也绝对令人信服,所以没有影响到剧组的拍摄工作,可即使如此,查理兹还是注意到了雨果的挫败感。
面对雨果的吃瘪,查理兹却显得幸灾乐祸,“难得才华惊艳的兰开斯特先生也会陷入困境,这场景可不常见。”让雨果不可奈何,却又无法反驳。了解了雨果的困境之后,查理兹却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我不明白为什么你总是局限在一男一女两个主角身上,其实你完全可以赋予故事更多可能性。”
雨果本来是想要反驳的,因为大部分探讨心灵的电影都是瞩目在男女主角身上,可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