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况也成为了欧罗巴大街小巷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以说,“独立日”的热潮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全世界的电影市场,从“终结者2”成为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电影作品以来就引起的争论,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和酝酿之后,似乎终于寻找到了出口,酣畅淋漓地宣泄了出来。欧洲大陆作为全球最重要得电影市场之一,自然也不能例外。
欧洲大陆上的各个国家都纷纷地找上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希望能够尽快引进“独立日”。事实上,即使他们不来找二十世纪福克斯,凯文-彭斯也是不会放过海外市场的,这本来就是重要的战略环节,他们和各个国家的主流院线一直都在谈判着。
不过九十年代前半期的海外放映,很少会和北美同步,更多时候都是等北美上映了之后,外国院线考察了北美的媒体综评和观众口碑之后,再决定是否引进、什么时候引进。原本这一次“独立日”也不例外的,特别是罗兰在拍摄“独立日”时完全就是瞄准美国观众,这个剧本的视角都是以美国观众为出发点的,所以“独立日”在海外市场的发行前景是被看低一线的,至少比不上“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这样的作品来得受欢迎。
可是电影市场的变化就是如此迅速,北美的狂潮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