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邮报"来出一把风头。科林就等着这一刻,这样一来“纽约邮报"苦大仇恨、忍辱负重的形象就彻底建立起来了。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纽约邮报"道歉的第二天,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报道这件事:注意,是没有任何一家!就连纽约地区的小报纸都没有进行报道!彷佛“纽约邮报"就根本没有道歉过一般,彷佛昨天那惊天动地的新闻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般。
刹那间,科林就变了脸色。这意味着什么呢?第一,意味着“纽约邮报"的道歉没有办法制造更加深远的影响力;第二,媒体不配合,就变成“纽约邮报"在唱独角戏,苦大仇深的苦情戏就没有办法继续唱下去了,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媒体的集体无视是对“纽约邮报"的排挤,这背后似乎意味着他们联手对“纽约邮报"进行制裁。
“纽约邮报"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位置上,等待着其他人的口诛笔伐,但现在这场戏没有人配合了,他们的弱者落寞身影就变得可笑而荒谬起来。
科林立刻就慌张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仔细追查一下,不难发现真相。
看到“纽约邮报&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