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剧回归百老汇!
电影和歌舞剧双管齐出,带动一部分人小小的怀念下歌舞片辉煌的年代,并不算太难。
而且杜克非常清楚歌舞片已经没落的事实,这仅仅能短暂的勾起某部分人的回忆而已,不可能创造动作科幻片式的观影热潮。
这些都是他选择带有典型的美国味的《芝加哥》,而不是《红磨坊》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样的转变实在是有些大,媒体和影迷必然会惊爆一地眼球,到时怎么评论很难说,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到时影片绝对不缺乏话题度,争议会引发好奇,有部分好奇则会转变为票房。
其实,这样选择的原因还有很多,经历过数部影片的拍摄历练,杜克对自己的叙事手法有一定的信心,而《芝加哥》说白了,很多东西也是在用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这对杜克来说没有难度,最难的反而是歌舞部分,他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素质。
但是,好莱坞和百老汇不缺少这样的人,聘请专业的歌舞指导虽然有些麻烦,却不是不能解决。
还有一点,影片的投资不会很高,回本相对就比较容易,对电影公司来说,拿奖什么的都是虚的,拿奖只是获利的手段,影片拿到奖项却不能带来收益,照样会把导演的投资等级下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