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是真正的瓶颈,哪些方面属于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在见到秦海之前。他花了很多时间到下面的企业去调研,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甚至普通工人座谈、搜集资料,但越调研。他就越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许多东西他听着听着就被绕进去了,无法区分出其中的真伪。
他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到研究所或者企业聘请专业人员来协助自己,但他找来的人或者是过于迂腐、缺乏变通,或者是变通过度,一心只想着给自己和同僚捞好处。总之,没有一个人是能够让王鸿生觉得称心如意的。直到秦海出现在他的办公室。向他提起用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间协作的思路,他才追悔莫及地一拍脑袋:真是灯下黑。秦海不就是一个既精通业务、又胸怀全局,而且还没有什么私心杂念的最佳人选吗?
就这样,王鸿生半是引诱半是强迫地把秦海留了下来,给自己当助理。专门筹划重大装备攻关的事宜。王鸿生给秦海安排的这项工作,让秦海想起几年前杨新宇聘他去搞浦桑汽车材料国产化的经历,相比浦桑国产化办,国家计委的来头可要大得多了,能够动用的资源也是不容小觑。
秦海原本就是一个想做些大事的人,否则也不至于干出把全国的材料学者都尽收囊中的壮举。这一回,能够扯国家计委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