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之内,使浦桑汽车的国产化率提高到70%以上。
在当时的中国,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一部分隶属于军方,本身就有繁重的生产任务;另一部分企业也都有自己的配套生产任务,不值得专门为浦桑汽车另外开辟出一套生产系统。
离开这些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余下的就是各地的中小型企业了。浦江市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国内工业的龙头,为许多省市提供过技术和装备方面的支持,也算是“得道多助”。一纸通知发出,各省纷纷响应,号召省属企业前往浦江,参加配件国产化的投标。
声势浩大的招标会持续了一个星期,一大帮企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国产办交给他们的样件图纸,让每一家企业都望而却步。这些高得让人眩目的技术要求,远远超出各家企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这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这是谁提出来的标准?”有人愤愤不平地质问道。
“这是德方的标准,狼堡公司一直是按这个标准进行配件采购的。”国产办的工作人员答道。
“我们又不是德国,咱们国家穷,道路状况也差,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搞个过渡标准吗?”又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