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之后,才算是开始正式的观赏之旅。
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奇石东坡肉,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及散氏盘,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怀素的自叙帖,苏东坡的寒食帖……
抛开这些让人耳熟能详,属于稀世珍宝的物不提,另外最多的恐怕就是善古籍了,将近有二十万册。当然,最丰富的却是明清档案献资料,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的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
那些资料,都是当年清宫遗留下来的档案。在辛亥之后,由于清帝是被迫下诏退位的,而且由于北洋军阀的关系,予以了一定的优待,所以清宫档案却是没有毁于战火之中。
能够兵不刃血,还算是比较平和的结束了帝制,在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比较值得赞赏。至少各种献资料得以遗留下来,对于研究化的学者来说,就是极大的功绩。
另外也要说句题外话,与京城的故宫相比,台北故宫的周边化产品做得很好,而且非常懂得运营。比如说前不久,借着清宫戏的热潮,趁机推出了康熙、雍正等皇帝的御笔指示,也算是火了一把。
这种商业运营的事情,台北故宫无疑有自己一套流程。
反正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