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崇如、石庵之类的名字、名字,一般人或许不太了解,但是要提到大名鼎鼎的宰相刘罗锅,那肯定是家喻户晓。
可以说乾隆一朝六十年整,大家对于乾隆皇帝底下的官员,能够脱口而出的估计只有三个人。第一第二不用说,肯定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纪大烟袋和他的死对头和珅和大人。第三应该是这位刘罗锅儿了。福安康什么的还要往后排。
几个人之中,纪晓岚和刘墉的官声是最好的,而且也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所以才得到世人的传诵。甚至不断的戏说、演绎出各种事迹来。
不过与纪晓岚在学上取得的成就相比,刘墉的书法似乎更胜一筹。在乾隆之际,当时书坛有翁、梁、王、刘四大家之称,其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
最重要的是,刘墉书法以行书见长。初学赵孟頫,后学董其昌,到了中年之后,又学隋智永、宋苏轼,博采众家之长,这才自成一家。
也就是说,刘墉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动机,更有这个机遇临摹寒食帖。
实力、动机,大家都懂,但是机遇又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弄不明白,忍不住问了出来。
“我说的机遇,是指作为乾隆朝臣,刘墉有机会看到寒食帖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