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并不是像今天用砂纸一样左右横向摩挲,而是上下纵向的摩擦。”
“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拿清末的漆器刻上明永乐、宣德的款,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在行家眼里,这只是一个笑话。”
高德全继续笑道:“因为到了清代,就不像明代那么注重磨工。不但不重视,有时还认为雕刻过的东西不经打磨,会显得另有一番风韵。所以只要对比一下剔红表面的磨纹变化,那就知道明清漆器的区别了。”
“原来如此。”郝宝来恍然大悟,自然铭记于心。
与此同时,王观把在高德全手中接过剔红盖盒,一边欣赏,一边笑道:“说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似乎诸多漆器之中,唯有永乐、宣德年间的剔红能够突破千万价格,其他朝代的漆器却要稍逊一筹。”
“这个很正常。”
高德全笑道:“实际上也是与国力有关。虽说剔红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但是也要经过明清的发展才达到巅峰的状态。尤其是在永乐宣德年间,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明朝的综合国力那是最强盛的时期,号称永宣之治。”
“要知道工艺品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实力,只要国家强盛了,才有大量的财力物力制作出精美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