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难得的琵琶佳作。具有鲜明轻快的节奏,活泼爽朗的性格。就像音乐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那样,既有如歌的吟诵,又有似舞的情韵。
    学琵琶的都听得比较明白,在第一、二、三、五乐段,是舞蹈的象征,第四乐段则是歌的吟诵形象。
    通过网络直播间收看的学生们,甚至能看得更加清楚,因为有导播给予的近景特写。秦放歌在这首曲子的指法的运用上,则是巧妙地使用了扣搭法,曲调因而显得活泼、矫健。尤其可贵的是其中穿插了泛音段,用泛音作结,这更增加了音色的对比和前后的呼应。乍听来似乎变化万千,但音乐却始终贯穿在万变不离其宗的统一的歌舞形象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受。
    总之,这是一首值得大家去练习的琵琶作品,难度可不低。
    不过没等大家多做回味,秦放歌就又继续下一首,“《虚籁》!”
    同样是来自刘天华的作品,创作于1929年的琵琶曲。这首乐曲在演奏上借鉴了古琴绰、注的演奏技法,同时大量运用了琵琶传统技法中左手的“拢、捻”技巧,包括吟、打、带、泛音等演奏技法进行创作,表现了作者错综复杂的心理变化。
    同时,刘天华还在乐曲中运用了北京当时流行的包括大鼓、三弦拉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