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号协奏曲》。
亚历山大?阿鲁秋年1920年生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在埃里温的柯米塔斯音乐学院就学时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
阿鲁秋年最负盛名的作品是1950年的《小号协奏曲》,与海顿和胡梅尔的小号协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小号协奏曲,也是跻身经典行列的极少数20世纪作品之一。阿鲁秋年自幼喜爱小号,早在1943年就打算为亚美尼亚爱乐乐团的小号首席瓦塔萨良写一部协奏曲,不料瓦塔萨良在战争中牺牲。1950年《小号协奏曲》首演时并未题献给任何人,直到1977年苏联小号大师多克希泽补充了结尾处的一段华彩,才题献给多克希泽。后来随着多克希泽移民美国这部作品享誉世界,至今已有多种不同的华彩版本。阿鲁秋年说“这风格可以说是我的一般作品中所特有的,这里没有使用任何民间旋律。所有音调和主旋律特性都力求使这部作品具有普遍的人类价值,能被全世界的人所理解。”即便如此,阿鲁秋年搭起的“架子”还是透着亚美尼亚音乐的活力。纽约爱乐乐团小号首席史密斯这样描述这部协奏曲的魅力“这部作品在小号手中变得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是个华丽的曲子。它有非常吉普赛、俄罗斯、亚美尼亚风格的声音,配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