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有其理由与逻辑。”
    “不论是以动机、音型结构还是和声进行的方式分析与演奏,都不可忘记作品本身的舞曲特质。而舞曲特质最为重要的体现则是对乐句韵律的感知,在实际演奏中可以落实到重音位置、对音乐走向的理解以及数大拍子的习惯。演奏时不局限于按四分音符打拍子,而是尝试以一小节为一大拍,以此便可轻易感受到一小节中的哪些地方需要向前推动,哪些地方需要稍作停顿。”
    “当你能伴随你演奏的舞曲自由舞蹈,而非走正步时,那便是对了。”
    但这些话,落在那些学习大提琴的人眼里,再结合秦放歌的教学示范演奏,顿时就确定了是真的无误。一般能讲出这些来的,基本都不会是什么不学无术的人,光是这些专业的术语,真不懂的人,看都看不懂,更别说组合在一起,讲出这样有道理的东西来。
    随后,大佬们的发言仍旧在继续,对于专修大提琴的人来说,要真听不出来秦放歌演奏的什么,那就是真的不专业了。如果是大提琴的教授级别人物,结合秦放歌的现场演奏,做出正确的解读,那也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要解读不出来的话,怕也是水货了。
    现在这些弹幕上的大佬,其实只是将这样的过程提前。学习大提琴的学生